文|善吾
编辑|善吾
中国和沙漠“对打”这么多年,多是通过植树治沙,可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一处,人们却把兔子赶了进去。
兔子本是食草动物,没想到它们不仅没吃光沙漠里的草,反而还将沙漠变成了绿洲,甚至带当地人走上了致富路。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往前数三十年,跟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居民们说这里能变成绿洲,估计没一个人相信。毕竟作为中国第七大沙漠,库布齐沙漠之前的“实力”有目共睹。
曾经这里入眼处皆是黄沙,寸草不生。不仅如此,这里还常刮大风,风裹着沙子打在身上生疼,怎么看都不适宜生灵长久生存。
在库布齐沙漠腹地,有一个叫风干圪梁的地方,从它的名字就能体会到它以前的环境状况,也是一片荒芜,风沙肆虐、干旱缺水、土地贫瘠。
但是再看现在的风干圪梁,可不是当年那植被覆盖率极低的沙漠地了,这里早已是绿田成片,稻谷瓜果花香遍地,甚至它还改名为了风水梁。
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离不开当地的沙漠化治理,而风水梁的沙漠治理,更是成为了全国典范。而更令人称奇的是,当地的治沙方式,竟是引入了一种外来兔子。
引兔治沙,怎么看都是痴人说梦,可风水梁还真靠引兔实现了沙漠绿洲化。不仅如此,人们还靠引兔实现了发家致富。
早先居住在沙漠里的人因为缺水,难以实现对农作物、牲畜的大量种植、生产,生活比较贫困。
在这种境遇下,达拉特旗风水梁的农民们,打破了惯常的思维和认知,引进来一大批兔子进行养殖。
本土的兔子当然不能适应沙漠环境,当地人引进来的是外国的一种兔子——獭兔。在原本的计划中,人们养殖獭兔是为了赚钱。
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人们发现,养殖獭兔不仅能赚钱,还能实现治沙的奇效,两者竟是相辅相成。这是什么道理?
先来说说这獭兔,獭兔原产于法国,又叫雷克斯兔、力克斯兔。这种兔子体型较大,耳朵较长,毛绒短而平齐。
獭兔的四肢强壮,行动敏捷,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能力极强,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生存,特别是干旱的沙漠地区。
獭兔适应性强的特点,应该是因为它们的抗病能力弱练出来的。抗不了病多会选择清洁干燥的地方生存,而干燥缺水的沙漠就显得非常适合。
因为有着浓缩性的排尿机制,獭兔并不需要太多水分,因此它们食用耐旱植物就能满足水分和营养的需要。
同时它们还能忍受高温和干燥。这些特性让獭兔变成了沙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,也让它们对沙漠里的绿植危害性降低。
实际上,獭兔不仅不会危害沙漠绿植,反而对绿植有大用。它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,会挖掘沙土。这无疑是在给沙漠翻地,能够增加土壤的透气性。
它们的粪便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,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,改善土壤结构,会让植物更好的生长。
不仅如此,獭兔在沙漠里的主要食物是干草和草根,对其他植物的要求不多,因此,对于引兔进沙漠,兔子会将绿植全吃光的疑虑,完全可以打消。
獭兔是单胃草食动物,没办法完全消化吸收草籽等坚硬的植物种子,于是这些种子就随着獭兔的活动分散到各处。
这其实是獭兔在帮助植物进行种子传播,促进了植被的自然恢复,这一良性活动,就加速了沙漠绿化进程。
据了解,引进獭兔养殖后的沙漠地区,植物的成活率显著提高。而獭兔的养殖规模越大,植被成活的面积就越大。
此外,在獭兔助力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,赵永亮父子的贡献也不少,他们将獭兔治沙变成了一套生态与产业相结合的系统。
父子俩接触到獭兔养殖后,发现了獭兔在沙漠中的独特优势,而獭兔又十分喜爱沙柳,于是他们探索出了一条沙柳种植与獭兔种植相结合的道路。
他们在沙漠种植了大量的沙柳,这些沙柳为獭兔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。而獭兔在沙柳地活动之后,当地的土壤有机质提升,沙柳的成活率飙升至96%,效果远远高于传统的治沙方式。
至此,獭兔治沙的模式,变成了一种高效的治沙方式,人们在养殖獭兔的过程中有了收入,会更主动的去种植沙柳。
而沙柳的大规模种植,就使得水土得到了保护,生态环境变好,沙漠不再是漫天黄沙,而变得适宜人、物居住。而风水梁也真正成了风水宝地。
獭兔的引入,不仅治理了风沙,还让人们变的富裕了。
獭兔的皮毛柔软,可以用以制作衣物、装饰品,像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大衣、围巾,很多都是用獭兔提供的皮毛制作而成。
獭兔的肉质鲜美,具有高蛋白、低脂肪、高消化率等特点,国际上称为“美容长寿”肉,因此它们的价格偏高。
在庞大的市场下,养殖獭兔的收益不言而喻,许多农民都从养殖獭兔中,改变了一贫如洗的困境,走上了富裕之路。
目前风水梁已养殖獭兔超过500万只,是真正的养殖大基地。当地普通的养殖户年收入5-8万元,大户更是能超过10万元。
并且,当地还形成了以獭兔为核心的多条产业链,生态养殖、旅游文化等环环相扣,未来形势大好。
在经济增长的同时,当地人仍不忘治沙,在不断的探索下,当地人还探索出了微创植树、迎风坡造林等治沙方式。
可以说,在治沙与獭兔养殖的共同发力下,昔日黄沙漫天、人口稀薄的沙漠之地,早已变成了绿植满山的宜居沃土!
将獭兔引入沙漠,实现了荒漠变绿洲,黄沙变黄金的奇迹,也印证了我国的治沙智慧永远在创新!
对此,你怎么看?
信息来源:
央视财经《河北、山西、浙江农民涌入内蒙古沙漠:抢夺一座5亿“金矿”!》2017-07-21
中国新闻网《通讯:“中国沙漠第一城”迎新蜕变:政企打造百亿级现代农业科技项目》2023-04-08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